“高品质住房”和“良性循环”的新提法,对地产行业意味着什么?
2022-01-14
来源:毅家之言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了高层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中高屋建瓴地诠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意义和实践,并强调“加快推动各方面工作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中,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里给出了明确指向。
而高层口径的微小改变,草蛇灰线间,往往预示着调控着力点可能出现微调,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地产行业开发模式与产品创新的方向变革。
文章中是这样阐述的: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不难看出,相比以往出现了两点变化。其一,增加了“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其二,在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之后,新增加了“良性循环”。
“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重点是对“高品质”的定义。
众所周知,80年代的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住房品质提升的一道分水岭。而在此之前的福利分房时代,一套建筑总平图往往全市通用,多为解决普通家庭最基本的居住需求,难言品质。
住房商品化时代的到来,才有了产品设计的百花齐放、因需定制,开发商,也才有了对品质的追求。
随着楼市由绝对的刚需市场,逐渐过渡到改善需求占据一席之地,需求的演变,让房子的高端化,乃至豪宅化成为一个时期,开发商们发力的重点。
但显然,文中的“高品质”绝不等同于“高端化”,那么,何为高品质,可以从北京“两集中”供地规则受到部委表扬中略见端倪。
今年5月,北京首批集中供地大幅提升了住宅建造标准,绿建两星,是最低门槛,10个高标准项目,基本要在绿建三星的基础上,满足超高装配率的要求。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经济社会变革,住建部设定了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的目标,北京住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全国层面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近年来,住建部大力推行的“被动式建筑”、“百年宅”等,无不是在装配式建筑基础上,对施工技术、建材、工艺工法的高标准严要求。
显然,北京土拍新规,很可能完美契合了高层对于“高品质”的定义,未来,绿色建筑有望在全国更多城市推行。
正因如此,开发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工艺工法、新兴技术的研究,同时,内部招采体系、合格供方的搭建,也应当更多地向二三四线城市渗透。
须知,未雨绸缪,方能在土地竞争、产品竞争、市场竞争中先人一步。
高品质住房之外,“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中,“良性循环”的提法,有着更为开阔深刻的意义。
良性循环,是任何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既有赖于外部金融的支持,也要力求达成行业内部,土地与房子、新房与二手房等市场要素,在供应、需求、库存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外部金融支持的力度强弱,可以在央行《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一窥究竟。
截止Q3,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9.3万亿元,同比增长0.1%。二者相加,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1.4万亿元,占到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27.1%。
涉房贷款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将房地产业与银行业紧紧拴在一起,福祸相倚。
银行抽刀断水去杠杆,个别规模房企风险暴露,市场也急转直下,企业坏帐与个人房贷断供的出现,同样对金融系统的安全形成挑战,为此触发金融政策的微妙调整。
Q3货币报告中,央行明确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合法权益,直指购房者基于自住需求出发的合理信贷需求,正因如此,住房按揭贷款迎来了边际宽松,不同城市的房贷利率、放贷周期都明显改善。
10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今年以来首次环比下降。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当金融—房地产的传导链条再次转动,对刚需客群的购房需求形成支撑,有助夯实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面,从而推动两大行业间的良性循环。
但地产行业内部来看,仅靠金融政策的微调,很难真正扭转全国住宅市场正在发生的改变。
供应层面的住宅新开工面积,自2018年开始同比增速便一路下滑;需求层面的住宅销售面积,源于新一轮紧缩调控的发力,自2017年开始同比增速便保持稳定之势;库存层面的住宅待售面积,同样在2017年出现同比增速的陡然上扬,今年1-10月终于抵达止跌回涨的拐点。
供应渐至高位、成交保持稳定,供过于求造成库存上升,市场循环面临堵点。
“三线四档”落地执行,房企主动收缩规模,又造成全国第二批“两集中”供地的大面积流拍,产业循环出现不畅。
显而易见,“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应当在权衡各方面利弊得失前提下,求得积极作用尽可能大、负面影响尽可能小的政策优化组合。
因此,坚守“房住不炒”原则的同时,针对首套刚需人群,或将出现定向宽松。
纵观各个地方城市,针对特定人员的放松,比如哈尔滨、长春的人才购房补贴,以及刚刚引发热议的上海“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可直接落户的新政,均获得过关放行,皆因这些政策既未突破调控底线,也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
新背景下,“高品质住房”和“良性循环”将是对地方政府施政方针与调控智慧的又一场考验,谁能获得高分答卷?上海,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 行业分析
推荐阅读
多地出台房价限跌令,地产商会:开发商两难,为何不能降价卖房?
人之所以犯难就是因为考虑太多,需要照顾各方利益。市场也是如此,房地产市场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尴尬境地,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过去为了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可以说调控政策不断收紧,这是为了防止市场过热。如今,要对过去的一些政策进行微调,担心调控过紧导致市场过冷。所以,当各地陆陆续续对之前的房地产调控进行松绑时,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一是内生的需求,迫切、急需松绑,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底线在哪里,如果贸然出台,可能被收回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房地产调控是讲究哲学辩证思维的,可是这个度该如何把握真的不好说,需要在各方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让所有人都满意谈何容易?就拿一个最简单的降价来说,实际上,从开发商的角度看,很多时候降价是有需求的,但为什么不降价?可能还真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如果说过去开发商不降价可能是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不需要他们降价,那么在房地产处于深度调整期后,降价促销应该是开发商的本能或者说是唯一出路。但往往受制于多方压力,降价并没有形成潮流和规模。究其原因,开发商降价必须过三道坎,老业主、地方和同行们是否答应。老业主不让降价很容易理解,买了房谁希望自己的资产缩水?心情可以理解,至于对错今天就不讨论了。同行不希望你降价,枪打出头鸟,一个是嫉妒你降价跑量,同行是冤家,二是你降价人家怎么卖?即所谓的扰乱了市场秩序。地方阻止降价就更容易理解了,因为土地财政问题,很多地方对此依赖度非常高,这也是这么多年极力要摆脱却很难摆脱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而人口流出较严重,还没什么支柱产业的地方,更加依赖房地产。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越依赖越离不开,此前很多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土地也跟着上涨,财政算是有了缓解,但如今房地产深度调整,过去的投机需求大大减少,外地人也不来,这就导致房地产起不来,财政大受影响。在他们眼里,房价是断然不能降的,因为直接受损的将是地方财政。有些城市说,不能降价是为了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有的说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还有的表示防止扰乱市场秩序,甚至给开发商扣上了“恶意降价”的帽子。这么看来,很多开发商也是没办法,他们自然懂得降价促销回笼资金的道理,尤其是,这些年,三道红线、资金监管、收紧融资,房企回流现金成了生命线,而回笼资金没有什么比降价来得更直接。所以,很多开发商唯有降价卖房,当然得变着花样降价,而不能直接说。这就导致开发商和地方对于降价的矛盾也在不断寻找平衡,有的城市能接受5%的降幅,有的是10%,如果能到15%就已经够有量的了,当然购房者是否买账还是另一回事。近日,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住房时,实际销售价格不得超出备案价格上下幅度15%。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在楼市持续低迷之际,这样的政策表述主要还是为了防止房价大幅下跌。除了这个信号,我认为更应该从积极层面看,相比5%的降幅容忍度,15%已经算良心了,而且这也是鼓励开发商降价的一种暗示,况且房价真的不能大跌,当然什么叫大跌还需要探讨。对此,广东省地产商会近日向相关部门提出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房企拟在三四线等较低能级城市积极去化库存,以价换量,争取现金回笼,但不少地方“限价令”令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降价促销,无法通过快速销售以回款自救,形成了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这真是点出了房企与地方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房子都卖不出去,你还在坚守什么?所以,商会质问, “既然国企可以低价收购民企优质资产,普通民众为何不能以低价购买商品房?”商会建议各地应进一步结合实际放宽“限价令”限制范围,以利于房企合理降价促销自救。看来,在商会眼里,15%都不是底线,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大家可能会说,降价会让人更没底,更加没有信心,或许是,但是如果调整下思路,改变买涨不买的观念,或许比起小打小闹的政策微调,降价来得更畅快淋漓,也更加有效快速回笼资金吧。其实,降价没那么可怕,矫情都是这些年惯出来的毛病。
丰台二环新地定价10.9万,北京房价削峰谁将受益?
昨天,北京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销售指导价出炉了,最高价地块丰台纪家庙未来指导售价为10.9万元/平米,最低价地块为怀柔区雁栖镇的3.7万元/平米。18宗地中位置最好的丰台纪家庙地块,不仅地处西南二环外、临丽泽金融商务区,而且该宗地块设定了政府共有产权份额,如竞拍至上限15%,则该项目未来实际售价将打85折至9.27万元/平米。这无疑将刷新北京二环新盘的下限,也有可能让今年首批集中供地不再有10万+的项目。01北京房价削峰10万+项目受限纪家庙地块的指导价格,比3个月前出让的万泉寺地块11.2万元/平米低了3000元/平米,两宗地均设置了竞政府产权份额程序。2021年,北京出让的62宗土地中,有7宗地指导售价超过10万元/平米,除第三批成交的朝阳劲松街道地块设置了现房销售条件外,其它6宗地都设置了政府共有产权份额,海淀北五环树村和北四环北沙滩4宗地均拍至设定上限份额,但丰台万泉寺和周庄子地块均未进入竞政府产权份额环节。海淀两个项目(各占2宗地)学府壹號院和中建壹号学府公馆指导售价均为11.2万元/平米,折后价分别为8.96万元/平米和10.08万元/平米。万泉寺建工首开项目和周庄子懋源项目相对拿地成本较低,虽没有政府产权份额,但利润空间充足,开盘价格未必会以11.2万元/平米和10.6万元/平米顶格销售。政府共有产权住房的出现,让北京10万+新盘数量下降,这可以被视为是北京市在控制房价方面采取削峰的一种方式。不仅如此,2021年批复新盘最高预售价为二环天坛府的12.4万元/平米,相比东西城区仍有尾房在售的老盘基本没有上涨。图片天坛府开盘当天排队盛况02高价房打折便宜了谁2021年,北京共有65个新盘入市,从市场产品结构看,改善产品占据主流,但是在改善市场,却出现了刚改品改内卷和终极改善火爆的分化。海淀树村学府壹號院和圆明天颂先后创造了开盘近乎售罄的火爆场面,打8折不到9万单价的学府壹號院被视为是2021年最值得出手的项目,11万+的圆明天颂则以市场稀缺的大平层产品一骑绝尘。北京城建天坛府以认购额超80亿、网签40.4亿元的业绩笑傲核心区,项目网签均价约11.2万元/平米,尤其是一期小户型产品体现了极佳的性价比。在三兄弟形成内卷的朝阳崔各庄板块,拥有20%政府产权份额、售价7.04万元/平米的建发望京养云,开盘去化6成,也对两个竞品项目形成极大压力。在去年四季度,很多预算在800万—1500万区间的改善人群,因为二手房信贷放宽周期延长而不能及时入市时,那些手持重金购买2000万—3000万高端改善产品的人群,却宛如迎来了春天,内城区绝佳地段的房子要么打折、要么售价受限,几个倒挂盘要多香有多香,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明眼人都看得出去年底买房的好时机,但是资金是否充足、资格是否腾出,是能否抄底的前提。说到底,买房这事,充分体现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10万+的房子不是普罗大众的菜,但若认为10万+的房价太高升值空间小,那就不懂投资的逻辑了,北京市场不乏像万柳书院、保利海德公园等项目,在开盘10万+之后走出50%以上甚至翻番的涨幅。购买天坛府的客户,不乏有心理价位在15万左右者,认为项目12万的售价如同捡漏。这种价格处于市场第一梯队的项目,其保值增值能力是高端买家最看重的。尽管迎来买方市场,但是刚需只能去五环外甚至六环外,中产家庭有改善需求,却受制于资格和资金的无奈,只能苦苦等待。03万泉寺项目将定价几何?就在首批集中供地公示后,万泉寺建工首开项目规划示意图出炉。图片从这张规划鸟瞰图可以看出,该项目地块并不规则,整个小区规划9栋高层住宅楼,其中1栋为东西朝向,社区地块东侧为铁路,入住后会有噪音影响。项目用地规模43632.255平米,规划地上总建筑规模101601平米,包括住宅85399平米、西北角配建幼儿园3520平米、北侧配建邮政所。项目需配建25700平米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社区规模30%,这将是个混居社区。项目北距地铁14号线菜户营站约500米,至丽泽金融商务区不到1公里,妥妥的是丽泽配套盘,同时,丽泽商务区的轨道交通、龙湖天街、规划引入的中关村三小丰台学校、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丽泽国际学校也将成为该项目的配套。可以说,万泉寺项目确实是北京二环、丽泽商务区难得的宝藏项目,由于土拍时并未涉及政府产权份额,因此项目11.2万元/平米的指导售价,开发商有完全的自主打折权。无论项目开盘售价是否主动打折,其与1公里距离的昆仑域14万元/平米价格,有约3万元的差价,这对资金充足且意欲在内城置业的买房人是个好机会。此外,周庄子懋源项目也亮出了效果图。图片该项目由6块地组成,4块为居住用地,其中06地块需建设共有产权房,售价4.3万元/平米,以其西三环的区位,邻地铁10号线泥洼站的优势,这个项目的共产房会很抢手。项目商品房指导价为10.6万/平米,同样未涉及政府共有产权,以商品住宅约5.88万元/平米的地价成本,开发商应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因此实际售价或有一定折扣。这个项目因地块分散,不存在混居的情况,每个组团规模都较小,可打造精品社区,有自建幼儿园配套。项目距离丽泽商务区约2公里,周边城市资源配套完善,也是丽泽入驻企业精英们理想的置业范围。综上所述,今年丽泽商务区范围、二环与三环的几宗地,在拥有稀缺地段优势,又因ZF指导价控制,凸显了地段叠加价格的性价比优势,或将与海淀北四环项目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2022年置业方向,就藏在2021年北京楼市成交排名中
各位粉丝,新年好。在新年的第一期,帮主将2021年北京楼市整体成交结果进行盘点分析,为买房人在2022年买房置业提供参考。据统计,2021全年,北京住宅(不含共有产权房)新增供应59399套,同比上涨9%;成交62800套,同比上涨29%;成交面积795.58万平米,同比上涨33%;成交均价52924元/平米,同比上涨3%;成交金额4210.54亿元,同比上涨38%;目前市场存量72898套,同比上涨3.6%。从整体数据看,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套数、面积、金额等3项指标均达近5年高点,成交均价虽比2019年略低,但考虑到2021年五环外项目占比8成,且10万+项目价格审批被严控,因此2021年成交均价仍呈小幅上升趋势。2017—2021年,市场新增供应持续增长,2021年存量同比微涨。2017—2021年北京住宅市场成交状况01诞生3个百亿楼盘2021年,网签成交金额冠军为海淀幸福里,实现成交额达120.12亿元,成交均价约8万元/平米,成交1290套,成交面积15.93万平米。2020年10月首次开盘的海淀幸福里,在2020年最后一个季度完成了44套、3.85亿元的成交业绩,成交均价约7.7万元/平米,成交面积约5000平米,成交套均面积约114平米,去化以小户型产品为主。而在2021年,项目主推145、165、195平米大户型产品,且价格涨到8万+,能够摘得北京住宅销冠,一是证明了海淀市场高端改善向北部外溢且需求旺盛,二则说明项目产品力有足够支撑。在2021年海淀楼市,学府壹號院开盘认购超百亿、圆明天颂开盘去化9.5成,均体现了海淀市场是北京当之无愧的YYDS。亚军奥森ONE是2021年首个实现网签额过百亿的项目,事实上,该项目在2020年底就没什么房源了,只不过在2021年完成网签而已。该项目不到一年时间清盘,得益于承接了大量海淀外溢客群,其限竞房的价格优势,给了码农们极佳的上车机会。其兄弟项目奥海明月也以52.79亿元的成交额跻身年度前十(第9名)。2022年,海淀区供应主要在北沙滩、永丰,除了海淀幸福里大约还有不到3成存量外,中建壹号·学府公馆、中海滙德里、幸福里润园均是新盘,前者售价10.08万元/平米,后二者指导售价均为8.3万元/平米,好在中海滙德里有75平米小户型,买房人还有机会在600万的区间入住海淀。海淀北部更低门槛置业的区域主要在昌平北清路沿线、未来科学城区域,新盘供应充足,价格在5万—6万/平米的区间。(详见“明年,码农在海淀北部买房选择多多”)第三个百亿楼盘是恒大丽宫,中央别墅区天竺板块5000万+别墅项目。029个均价<5万项目跻身前50买房人最关心的是北京房价变化。如果看年度成交均价,2021年北京住宅价格呈小幅上升。但买房人具体考察不同区域板块的房价时,会发现有些板块房价涨幅明显,有些项目价格虽然高、但明显有倒挂优势。根据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前50名排行榜,单价<5万元/平米的项目只有9个,其中5个在五环与六环之间,4个在六环外;有5个项目是限竞房;1个项目位于远郊区。2021年,单价<5万的项目共成交8759套、成交面积89.42万平米、成交金额321.13亿元,套均面积约102平米,说明刚改需求占比更大。从2021年土地供应情况看,在限竞房时代落幕后,北京单价<5万的商品房项目全部在六环外,顺义新城马坡与仁和、房山良乡官道是距离城四区相对近的区域,但最大短板是距离地铁较远。在北京新版地铁交通线路规划中,地铁可达区域房价均在5万+。这就给预算在300万以下的低总价置业人群出了难题,买得起的房子距离远、交通不便、配套欠缺。300万—400万区间的房子,有地铁配套,有但供应量很少,想买必须及时出手,如朝阳豆各庄的北京沁园、大兴旧宫的合生me 悦、门头沟永定镇的龙湖北辰揽境等,或许还能淘到低总价户型;新盘可关注北七家天时汤山御邸,以及今年将上市的昌平未来科学城几宗地块。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前50名中<5万项目成交状况0310万+项目表现抢眼与单价<5万的项目数量相同,有9个单价在10万+的项目成交额赫然名列前50,这恰好是2019年与2020年前50名10万+项目的数量之和。这9个10万+项目共计成交1839套,成交面积32.08万平米,实现成交额350.37亿元,占比全年成交额超8%,套均面积约174平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北京高端改善需求旺盛,虽然市场一度手信贷收紧影响了成交,但是嗅觉敏锐的高端买家把握住了市场最佳时机。例如,在控房价的指导思想下,二环唯一新盘北京城建天坛府一期预售价格仅批约11.8万元/平米,这让高度认可核心区价值的买房人趋之若鹜,在二期取证均价提升至12.2万元/平米后,更是引发了冬日里排长队买房的情景。可以看到,在2021年成交均价最高的项目是海淀西三环西钓鱼台嘉园,11.6万元/平米,该项目一期建成年代是2005年,是一个拿地开发已近20年的老盘。相对而言,像天坛府、分钟寺三兄弟,以及11.5万元/平米的圆明天颂、8.96万元/平米的学府壹號院等高端改善项目,对于北京的豪宅买家来说,真可谓是性价比较高了。这就像投资股票,并非高价股升值空间就小,当初认为100元茅台贵的股民,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有近20倍的涨幅。另一方面,从目前市场产品结构看,新拿地项目少有做180平米以上户型,因此200平米以上的大平层产品反而体现出稀缺性。值得一提的是,在9个10万+项目中,有3个金茂府,且东叁金茂府是10万+项目销冠,成交套数、面积、金额均傲视群雄。金茂府在高端改善群体中的品牌影响力可见一斑。图片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前50名中10万+项目成交状况04奥森ONE勇夺成交套数桂冠2021年,成交套数冠军是奥森ONE,也是唯一成交在2000套以上的项目。当2021年昌平奥森春晓和北清云际两个新盘接力东小口双子星后,且价格都在6万+,奥森ONE和奥海明月的价值进一步被凸显。成交套数过千的项目共有7个,共计成交近万套,其中有3个限竞房项目。8万+项目只有海淀幸福里一个,成交1290套,在品质改善市场领域独占鳌头。5万—6万区间的项目只有奥森ONE一个。<5万的项目有5个,其中亦庄橡树湾和万科城市之光东望在通州双限影响下,能取得成交过千套的业绩实属不易。尤其亦庄橡树湾从2020年首次开盘时售价3.3万—3.6万/平米,到2021年售价达4.5万元/平米,其涨幅冠绝北京新盘。买到该项目一期的业主,恐怕是2021年最开心的买房人。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前50名中成交套数过千项目成交状况05两新盘勇夺区年度销冠根据2021年各行政区成交排名,北京城建天坛府和东叁金茂府两个项目均在2021年首次取证开盘,便夺得区域销冠,且都为10万+项目。其它各区销冠项目均为老盘。东、西城区仅有北京城建天坛府一个商品房新盘,未来也不会再批新的建设用地,因此天坛府与未开盘的永定府将成核心区绝版。城四区中,海淀幸福里为北京市和海淀区双料冠军,实际上海淀区2021年开盘的学府壹號院、圆明天颂成交势头也不遑多让。朝阳区销冠被中海首开拾光里以49.25亿元、490套的业绩夺得,项目为叠拼产品,且在秋季后相邻两个6万+的政府共有产权项目入市的情况下,并未因高出约1万元/平米的价格而影响销量,从侧面印证了高端改善群体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并没有那么高。同时,朝阳区2021年新盘放量,但均在9月之后取证,销售时间短,也未能对拾光里造成威胁。东叁金茂府则成为北京10万+豪宅和丰台区双料销冠,据了解该项目成交客群年轻化居多,证明了90后正成为高端市场的生力军,这部分高收入年轻人对居住氛围和品质的要求较高。中海寰宇天下|天赋未能重现当年蝉联北京楼市双百亿销冠的辉煌,但仍以53.4亿元的业绩当仁不让地霸榜石景山区楼市。亦庄橡树湾成为北京<5万楼盘和通州区的双料冠军。据悉,台湖和马驹桥两个板块有望松绑通州双限政策,但亦庄橡树湾已接近清盘。平原新城几个区域,除昌平区和顺义区诞生百亿楼盘外,其它区域销冠项目均未达50亿元,亦庄中海京叁号院和大兴熙悦宸著均实现40亿+业绩,未达到爆款但也算合格。2021年北京住宅成交前50名中各行政区销冠项目成交状况从以上对2021年度北京楼市成交排名的分析,可以明确看出北京楼市两类项目最抢手,一是被高端买家盯上的拥有稀缺地段、稀缺产品的项目,二是区域发展有支撑、性价比优势明显的项目。2022年,北京楼市将稳中求进、稳步前行,买房人需看清大势,按照这两个方向,在市场中优选置业目标。
京西五环再上新,奏响2022楼市的“冰与火”之歌
房山区拱辰街道FS00-0111-0017、0019地块的落槌,宣告2021年北京土拍大战落下帷幕。64宗住宅用地成交,揽金2342.45亿元,创四年新高的背后,北京楼市也奏响“冰与火”之歌,市场的分化,从未如此激烈地上演。刚刚结束的三批次土拍中,唯一进入现场竞价环节的房山区拱辰地块,经历28轮角逐,在触顶15%的溢价上限后被中建智地一锤定音。而朝阳、丰台、石景山等城六区热地,却曾先后出现流拍流标。土拍市场,每每是提示市场走势的指路明灯。而由2021年土地拍卖的冷与热,楼市迷雾渐被拂去,2022年的置业机会已经显现。当前,遵循以下轨迹,便可洞悉楼市的高价值板块。1产业与人才的链接点纵观北京楼市历史,无论是曾经的CBD、亚奥,还是近年来的海淀、亦庄,产业与楼市始终保持同频,因为,决定房价天花板的往往是高知且高薪的城市精英们。从海淀学院路开始,人才集聚激发产业活力,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带来财富的集聚,带动楼市需求的升温,最终推升楼市价值的持续增长,让我们形成了“买房跟着产业走”的认知。而伴随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这一轨迹,如今已在房山显露端倪。20年的良乡大学城在扩容后,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文博中心等用地划拨批建,北理工文科楼、博士后宿舍楼规划验收……集聚六大国家重点高校,10万精英人才的良乡大学城,正通过人才输出、知识创造、科研成果转化激活周边新型产业区,形成京西南的最强大脑和人才高地。良乡大学城的西南位置,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引来京东方、航景创新等知名企业,与丽泽金融商务区齐头并进,金融+科创+大学城,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闭环,成为京南智核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黄金点。以产业为龙头,形成对高精尖人才的磁吸力,房山高品质住宅的需求逐渐升温,而富有远见的开发商早已预见这一市场趋势并率先布局。2021年,中建智地在房山良乡推出京西印玥,一举创下近33亿销售额,问鼎2021年房山销冠宝座。近日,中建智地在良乡大学城板块打造“印”系新作——中建学府印悦,完成了对京南智核的深度布局。中建学府印悦效果图中建学府印悦地处良乡大学城核芯,东临北京理工大学,南接北京工商大学。项目西侧直线距离约500米的房山线“良乡大学城西站”,让中建学府印悦成为联通京西南产业重镇的中驱,可直达丽泽金融商务区和房山两大产业基地,产业流、资金流与人才流汇于中建学府印悦,项目价值已直观呈现。2城市与生活的交汇点产以链强,人聚城兴。近年来,以大学城为龙头,城市配套持续落位与不断完善,房山良乡正逐渐成为集教育、办公、商业、居住、交通、医疗等城市功能于一体,集约化、复合型的产业新城。中建学府印悦地处房山繁华的大学城商圈,近邻北京时代广场、北京熙悦天街等多所购物中心,周边首创奥莱、绿地缤纷城等大型商业,畅享缤纷生活主场。项目周边交通路网发达,由五环路、京良路、长虹东路三条东西向主干道,和京港澳、长于大街、京深路和京雄高速四条东西向交通主动脉等构成“三横四纵多轨道”的多维立体交通,链接丽泽、总部基地、五棵松、金融街等众多商圈。教育,更是中建学府印悦的优势所在,项目周边名校林立,学府氛围浓厚。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等环聚周边,项目自身配建一所幼儿园,北侧一路之隔是规划的小学用地。与师资强大的名校为邻,过硬的教学质量是孩子成长的“加速器”,信步可至的学校,保障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中建学府印悦效果图中建学府印悦虽处闹市,却在喧嚣中独享一方安然,大学城公园、滨水森林公园、长阳音乐主题公园、长阳公园等六大公园,刺猬河、小清河、永定河三条水系环绕,良乡医院、房山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全方位护佑居者健康生活。城市资源的成熟度,与楼市价值息息相关。配套齐备的繁华城区,房价已至高位,楼市后劲乏力。而配套匮乏的郊区,又因生活不便、交通不畅,楼市难以提振。而中建学府印悦所在的房山良乡大学城板块,地处五环产业新城,产业方兴未艾,配套资源逐渐成熟,将对区域价值产生持续的推动力。也正是因此,无论世界500强旗下中建智地,还是千人热捧的京西印玥,从开发商到购房人,都用实际行动为区域价值增添信心,带来红利。3价格与价值的机会点当区域的价值前景已经明朗,对应房价几何,决定了是否是购房人进场的好时机。放眼中建学府印悦所处的五环区位,北五环树村,东五环东坝、崔各庄新盘的指导价已达到每平米8万-11万,南五环大兴周边今年新房价格也摸高到7万上下,西五环石景山更是探高8万,反观房山,4万+的房价水平线,成为五环仅有的价格洼地。因此,中建智地深耕房山良乡大学城板块之举,更显慧眼如炬。而中建智地隶属央企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100%控股的房地产业务经营运作平台,中国建筑位居202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13位,中国尊、央视大楼、水立方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国地标建筑均出自中国建筑手笔。中建智地拥有28年房地产开发经验,承袭大国央企的匠心情怀,形成宸系、府系、璟系、印系四大产品系,分别为不同需求的购房家庭定制理想的生活方式。印系择址城市新城核心,定位品质美宅。继京西印玥之后,中建学府印悦作为印系产品的鼎新之作,相信势必会创新产品、焕新品质,让更多购房家庭感受中建智地的“产品主义”。中建学府印悦规划建面约63-120㎡的全龄户型空间,预计最低总价将不超过300万元,进一步拉低了置业五环地铁盘的首付门槛。在此基础上,针对年轻家庭需要的潮趣功能空间设计,配备国际知名品牌及智能化精妆体系,品质引领、细节到位,为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家庭带来北京五环高性价比的置业首选。当下,金融信贷的宽松,与高层密集发声,楼市显现温和信号。而随着产业进阶与配套完备,房山良乡大学城板块的价格红利已渐入尾音,必将步入价值成长的新阶段,此时,抢占热度风口的品质爆款盘,正是把握楼市良机的绝佳时刻。